老小区自建“杂货博物馆”

发布时间: 2023-07-13 16:34 作者: 浏览次数: 字号:

我叫若乔,现在从事地产、文化与艺术相关的咨询工作,目前与我的丈夫、狗狗生活在北京一处65㎡的小房子里。

我向往的居住环境趋近于昭和年代的老式喫茶屋,一回到家就能感觉时间在变慢,耳畔响起动听的爵士乐,不管是器物、家具,还是色调,都带着浓郁的做旧感。

我很喜欢老旧的东西,那些充满民间艺术的老物件,传承着手工艺人的匠心,更像是一台时光机器,能为我们唤醒某个过去的记忆大门。

这些老物件汇聚的家,不拘泥于中式、日式、北欧…等任意风格,在美的造诣上,也是经历过时光的检验,价值属性很高,把它们展示在我的面前,看一眼都觉得治愈。

户型图

原始结构图

户型:2室

面积:65㎡

房屋坐标:北京朝阳

装修花费:35万

我家是一套2000年的顶层住宅,面积只有65㎡,当初看上这套房子的唯一原因是送了一个将近32㎡的大露台。

改造后户型图

1.为了扩容,我们将露台的一大半面积包成了阳光房,保留一小半露台,方便养花,夏季纳凉。

2.原本两室一厅也变成了3.5个厅(门厅、客厅、餐厅+0.5个休息厅),仅留一间卧室

3.我希望家里阳光最好的地方留给餐厅。于我们而言,餐厅才是家的核心,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吃饭聊天、喝咖啡听黑胶。

因此,南向的原主卧改成餐厅,并将厨房门移位,向餐厅敞开,变成半开放式的格局。

Chapter 01

门厅

打开入户门,映入眼帘的是我家的门厅,由一个玄关、一个步入式土间、一个露营区组成。

玄关右边通过加了一面木质窄柜,隔出土间,隔断柜里安装了旋转鞋架。

大门左侧放置了柳宗理的蝴蝶凳,搭配中古质感的柚木镜,布置出一小处端景,用镜子做装饰,折射出来的空间画面是流动的。

因为我和丈夫不排除未来会要小孩,有了孩子后,会把现在的客厅改成儿童房,门厅改成客厅,土间的这边墙将来规划成电视墙。

所以,土间里的收纳系统没有固定在墙上,而是选了一款可移动的落地置物架,直接放进帘子里就能使用,挂衣服非常灵活,背面的洞洞板收纳也很好用,配件能随时根据需求调整,成本只有几百块钱,以后若是二次改造,扔了也不可惜。

在挂衣区的左侧也有一面洞洞板,用来挂钥匙、墨镜、狗狗的牵引绳等小物,特别整齐。里面还固定了一面穿衣镜,可以像门一样打开,不用的时候折叠进去,丝毫不占空间。

为了不让衣服杂物外露显乱,土间外加了一道丝绒感的绿色帘子遮挡,它与厨卫的绿砖相呼应,帘子一拉,整个玄关厅整洁又清新。

因为未来门厅还会二次改造,所以没有设置太多家具,现在作为露营用,能在一回家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召唤。

屏风后的落地窗是可以全部折叠打开,与室外的露台完全衔接。天气好的时候,我们会把移门全部推开,就像一个露天的咖啡馆,躺在檐下喝一杯特调咖啡,吹着穿堂风,巴适极了。

露台上种了很多喜阴植物,这个季节花簇锦攒,非常美。

朋友们都很喜欢来我家聚会,大家常常在厅里席地而坐,听风沐雨,牛饮咖啡和茶。

为了消弭门厅的空白感,大门对面的端景,摆放了一个很老的竹制边几,边几上的植物常换常新,我很喜欢插花,能陶冶性情。

与茶几搭配在一起的,是一盏折纸元素的灯笼吊灯,手作感的灯笼本身就是很好的装饰品,透出的光线比起冰冷的白织光,能令人产生一种归属感。

Chapter 02

客厅

从门厅向右抵达小客厅。

客厅与阳光房门厅原来的窗洞被拆成了一个正方形窗台,并在上面铺设了与边柜同色的窗台板。

客厅的人、门厅的人,也有了隔窗相望的趣味。

里面的边柜特意定制了同等高度,窗台板也是同一个厂家做的,中间有条缝,用地板的收口条填平,让窗台的坐面更宽更舒适。

现在这里成了我和家人、朋友们都很喜欢落坐的地方,每次坐在上面向外看,都会不知不觉地放空。

原露台与室内有一个30公分的高差,在遇上里白之前,有一些设计师建议我把室内填平,底部做储物空间,但原始层高只有2.53米,填完就更矮了,我和里白一致认为有高低差的空间,反而更有层次感。

30公分,一步踏起来费劲,那就分两步,加了一节台阶后,舒服多了,入住一年多,从来没有被绊倒过。

施工时,工人上上下下,把台阶上的那块白色墙壁蹭的很脏,索性用厨卫剩下来的瓷砖贴了一小块踢脚用,算是我家的小细节。

客厅里有一整面书墙,它是我在装修之前就特别想做的。

这面书墙其实就是我家的展示区,不管是书籍还是之前收藏的纪念品、画作,都摆放在上面。

而这些大大小小的物品,代表着我和我丈夫两个人,也是我们家的自白。

我们看过什么书,经历多什么事儿,都明明白白地罗列在上面。

书墙长达3.6m,所有的材料都是在淘宝买的,只花了一千块。

固定在墙上配件是A柱,根据我家的层高比例定制了180cm的长度,中间4条双排加厚,左右两侧2条单排加厚,请师傅帮忙安装。

隔板是松木,整版长60cm宽20cm厚2cm,自己用砂纸打磨到180目,再刷木蜡油,晒干后用3厘厚、20cm长的托架固定就可以了。

Tips:

市面上20cm宽的松木基本都是拼接的,可有效防止形变。

我不喜欢拼接痕迹,于是买了整木,没考虑到南方木料加工后,运来北方,会因湿度变化会造成30%的木板拱起,后期安装不得不淘汰了一些木板。

想买整板的住友一定要注意南北木材的稳定性。

书架靠沙发的区域设计了一个挂画区,正好木板与墙之间有1-2公分的空隙,将挂镜线轨道钉在木板后面,刚刚好。

书架下还预留了4个电源插座,方便未来在这里增设点光源。

书架上,书籍的陈列也有小小的技巧。

比如我会专门把一本书给翻开,有点像书店。这样陈列的灵感,主要来源于以前逛过的两家书店,一个是东京代官山茑屋书店,还有一个是曼谷的Open house。

这两家书店给我的感觉,是他们不仅仅在陈列书籍,而是在陈列一种生活方式。

若是只把书码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,就太无趣了。

被翻开的书我也会经常更换,有时翻开的是一幅画,有时是一张话剧海报。

书柜的顶上放了不少小木块,是我淘的字母印章,拼成一句话:I’m not a morning person。

其实这些细节都不算起眼,但我觉得只要自己玩得开心就好。

毕竟,家不是博物馆,不会经常有外人来看。

电视影音区是我老公的杰作,这套音响是从之前的家里搬过来的,他不舍得扔,以前老式的功放和复古音响,更契合这个家的氛围。

平时打开音乐,我俩就躺在小小的客厅里,一人沙发,一人单人椅,都能找到最舒服的躺平方式。

Chapter 03

餐厅

从客厅继续往里走,是阳光最好的餐厅。

餐厅区域的核心,是被三个餐边柜和一个壁挂系统包围着的圆形餐桌。

坐在餐桌前,无论起身去往哪个区域做事情,动线都很便捷。

餐桌左侧,是用Vitsoe606搭建的音乐吧,用来放唱片机、黑胶、画册,也会摆放一些我买的杯子。

相比普通的独立置物家具,606几十个配件能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满足各种需求。

上面每一块层板都是磁贴的,特别灵活,如果未来要改成办公区,我会把下面柜子,换成放电脑的写字台。

餐桌后面是伽罗生活的餐边柜,用来放唱片再合适不过,柜子上面还可以陈列各种挂画。

柜子旁边的植物角,是我最常折腾的一个角落,根据植物的习性和生长状况随时调整布局,它们与实木柜搭配在一起,特别有自然的气息。

天气好的时候,阳光从南向阳台照射进来,拉扯出的光影也很浪漫。

餐桌对面就是厨房。

厨房门洞左右两侧分别放了两个餐边柜,一边用来做咖啡,一边用来收纳小电器和茶具。

两组柜子和客厅的电视柜都是用回收的旧木头做的,我们从高碑店家具一条街上找专门做旧家具的店,给老板设计稿就能高度还原。

其实我觉得这种经验挺好的,因为这种定制化的老柜子,独一无二,更符合自己理想中柜子的样子。

门洞左侧的咖啡柜是我续命的加油站,每次在外面咖啡厅喝到喜欢的味道,都会回家试着复刻一下。

咖啡柜的上方,用美式复古广告镜子做装饰,转角的位置还有一块上海老花砖,它是琉璃材质的,当时我只淘了一块,放在这儿做个小装饰也很不错。

与餐厅连接在一起的阳台,当做休闲区和杂物间使用。

杂物间里简单摆放着货架,便宜而实用,可以存放不少杂物,平日里将白色帘子一拉,丝毫不影响空间颜值。

剩下的阳台,全部被规划为日光浴区。两把躺椅、一块亚麻地毯、几株大叶子的南方植物,在这里用餐,宛如户外。

Chapter 04

厨房

厨房和卫生间都是绿意盎然的空间氛围,我很喜欢绿色,比较有活力,挑选的绿色长条砖,色号很难找,最后在网上找了一个山东的瓷砖厂专门定制。

为了让绿色呈现出一种包围感,厨房门洞四周特意涂刷了与墙砖同色的绿墙漆。

门洞很宽,白色垃圾桶也摆放在这里,无论是从厨房还是餐厅丢垃圾,都很方便。

除了传统吊柜外,橱柜上方墙面增设了Vitsoe606挂架,常用厨具、五谷杂粮直接收在上面,方便取用。

下柜采用高低台的形式,符合人体工程学,洗菜、备餐、炒菜都不累腰。

洗菜池旁边安装了水槽式洗碗机,很适合中国家庭一餐一洗的习惯。厨房台面是米白色的石英石,没有纯白色的突兀之感。

橱柜定制选择了深浅适中的木纹,与绿色瓷砖十分契合,把手是从网上淘到的,木纹完全一致。

Chapter 05

卧室

卧室小套房在玄关的对面。

这个卧室门也是找的老木头,出图纸找了个给咖啡馆做门的厂家定制的。虽然他们用的松木一般,细节质感也不如成品家具,但那些小小的瑕疵,是我能接受的。

卧室门锁也是老物件,是在闲鱼上淘到的上海老铜锁,买回来给它打磨了一下,金属的色泽和开门手感都很好。

卧室套房入口有一个弧形小角落,是包裹外露管道后形成的,角落里放了张伴随了我很多年的老沙发。

沙发右上角挂了两幅画,一幅是植物压花的,是我朋友送。下面那幅画是在一个市集上淘到的版画,有100多年的历史。左边最上面的三幅画,是花店的包装纸,贴在墙上意外的好看,跟下面的沙发也呼应上了。

阅读角对面是我的梳妆区,用了MCM风格的壁挂系统。

左侧留出了一个位置,用来放老缝纫机,它是以前一个朋友的奶奶不要了,就被我搬回了家,当作梳妆台。

卧室的睡眠区因为高差关系,形成了一个私密的围合空间,我觉得比较有安全感。

作为睡眠区,舒适、放松、安静的感觉必不可少,为此我还专门去订了竹编床背板,搭配箱体床,美观又实用。床头的颜色,特意选了一个相对偏浅的绿色,饱和度低,给人一种沉静的感觉。

卧室灯具都是折纸工艺,原设计是丹麦灯饰品牌Le Klint,外形和中国的灯笼异曲同工,之前在COS的店里看到就一眼爱上,放在卧室,安详而静谧。

床尾处是先做的中央空调和新风,后加的衣帽间。其实就是宜家的壁挂系统,添置塑料抽屉、挂杆和外帘,简单便捷,又特别省钱。

Chapter 06 

卫生间

卫生间的面积不大,它的绿色主色调与厨房、玄关遥相呼应,同在西侧一个面上,保证了色调的整体感。

厨房门移位后,卫生间有足够的面积进行干湿分离,方便两人同时使用,干区与湿区以定制的白色谷仓门相隔。

我特别不喜欢那种传统的不锈钢色卫浴,湿区内的智能马桶和花洒都挑了白色款,造型也很独特。

灯光也是比较昏暗的壁灯,能够让人在如厕时,沉静下来。在薄暗中,一边欣赏门那微微透明的反射光线,一边耽于冥想,《阴雨礼赞》里曾提到具有诗意的厕所要整洁,昏暗,明亮的卫浴只会让人更好奇排泄物的污秽程度。

干区由洗漱柜和洗衣机、烘干机组成。洗漱柜内没有底板,方便放收纳用的小推车。

洗衣区旁的毛巾架上,悬挂着烘衣服的羊毛球,背后留了一个水龙头的开口,未来可以在这儿再增加一个壁挂式的小洗衣机。

以上就是我的家,我还为它专门取了个名字,叫Cheese House,在大门外的台阶上定制了一个马赛克图案。

这个名字的由来,是因为我很喜欢村上春树的短片小说《我的呈奶酪蛋糕状的贫穷》。

小说讲的,是一对买不起大房子,只能住在铁路旁的一个很小的、三角蛋糕形状房子里的年轻夫妇。他们清楚自己住的是陋室,却依然珍惜当下,努力而乐观地生活着,拥有丰盈的内心,就不贫穷。

小说里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——阳光是免费的。

我觉得我的家也是这样,虽然是个老破小,但阳光满屋,每个角落我都很喜欢,完全都是按照我们的生活习惯设计的,用起来非常顺。

现在的Cheese House,只是1.0版本,未来我还会继续改变它,比如把露台变成城市里的热带雨林。

记得装修结束后,设计师告诉我,他其实就是给我做了一个画布。

他希望我在入住过后,能够通过自己的审美去继续丰富这个家。

因为那些与众不同的家,都是由居住者不一样的喜好、审美和生活状态构成的。